遗尿又称“尿床”、“夜尿症”。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,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。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脑髓未充,智力未健,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,尿床不属病态。年龄大些的小儿因贪玩少睡,过度疲劳,睡前多饮偶然尿床者也不作病论。 
【临床表现】 
睡中尿床,数夜或每夜1次,甚至一夜数次。 
【病因病机】 
西医学认为,本病因大脑皮层、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而引起。中医学认为,多因肾气不足、下元亏虚,或脾肺两虚,下焦湿热等导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。 
【辨证】 
1.肾气不足 
面色淡白,精神不振,反应迟钝,白天小便亦多,甚或形寒肢冷,腰腿乏力,舌淡,脉沉而无力。 
2.肺脾气虚 
疲劳后尿床重,面色无华,神疲乏力,大便溏薄,舌淡,脉细而无力。 
3.下焦湿热 
尿频量少,色黄腥臭,外阴瘙痒,夜梦纷纭, 齿,急躁易怒,面赤唇红,口干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 
【治疗】 
1.治测:益肾气,健脾气,和胃气,理肝气。 
2.基本操作及处方 
a.中极、关元、膀胱俞、三阴交点压; 
b.俞门、肾俞熨法; 
c.足太阳经下肢段叩法; 
d.涌泉穴至足跟擦法。 
3.加减 
胃弱加中脘点压;肝气旺加两胁刮法。 
4.方义 
中极、关元、膀胱俞可调理膀胱,以助对尿液的约束能力,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,疏调脾、肝、肾而止遗尿;俞门、肾俞熨以补肾阳而固涩;涌泉擦法益肾源,调膀胱,共同益肾止遗尿。 
  |